金华举行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12月8日,金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金华市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金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楼伟民介绍金华市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关情况。
一、聚焦优先发展,强化教育发展保障
一是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坚持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两手抓,形成大抓教育、大兴教育、大办教育的良好态势。推动落实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等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确保每年人均教育投入增长不低于10%。2021—2022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548.27亿元,年均增长10.53%。
二是教育资源扩容增量。先后启动实施市区“百校工程”和全市教育“三百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发展水平。2022—2023年,新开工教育项目294个,竣工投入使用169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9.55万个,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到2026年,还将实施教育项目200个左右,预计可新增公办学位15万个。
二、聚焦五育并举,致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全面推进思政一体化。强化德育工作“首位战略”,大力实施“思想铸魂”“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一校一品”四大工程,逐步形成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总体框架,目前共培育中小学校星级德育品牌205个。重编《锦绣金华》等多种地方教材,研发系列特色课程,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成立浙江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调创新中心,打造创新课堂、红色课堂、空中课堂、实践课堂等“四个课堂”,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教育效果。
二是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强化学生体能训练,培养每位学生熟练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创建特色体育品牌,培育学校体育特色项目,推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格局。打造校园足球金字招牌,目前共有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32所、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所,校园足球队1500余支,每年参与各级联赛学生超10万人次。
三是全面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推进婺剧传承,开展“婺剧进校园、学生进剧院”活动。加强中小学生艺术团建设,深化馆(院、团)校共建。目前已创建3个省级艺术教育实验区、13所省级艺术教育实验学校、48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137所市级艺术特色学校、74所婺剧试点学校。
四是全面推进劳动教育。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推行日常生活劳动清单,每周开设不少于1课时劳动教育必修课,小学、初中学生每学年必会项目1—2项。鼓励学生结合研学实践、团日队日、职业体验等参加各种社会劳动。
一是持续规范招生入学秩序。深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研发入学入园报名系统“入学通”,通过平台招生义务教育段实行公民办学校“公民同招”,高中段实行“公民同招、普职同招”,实现了公平招生、阳光招生。今年共惠及学生22.8万人。
二是全力保障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金华是外来人口流入大市。2022年以来,提早整体谋划,通过落实新改建一批、收购转公一批、挖潜扩招一批等“八个一批”举措,符合条件的义务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大幅提升。
三是教育共同体实现全覆盖。采取“1+1+1”模式,即一所城区优质学校与一所城区薄弱学校、一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组建“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的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目前,组建教育共同体359个,实现义务教育段全覆盖,23项成果获评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典型案例。
四、聚焦教育质量,全力推进“学有优教”
一是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学前教育集成改革,实施“新建一批、治理一批、撤并一批、提升一批”补短提升行动,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7%,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达60.82%,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1.59%,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学前教育三年内2次获得浙江省政府正向督查激励。
二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深化“双减”改革,坚持提质与减负一起抓、校内与校外齐发力,持续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整治,实现义务教育学校100%提供课后服务,规范治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创新教育执法模式。深化新时代小学生评价改革,推进小学低段无纸化测试,在298所学校开展“一校一册”综合素质评价。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8.61%。
三是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发展。成立金华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共育基地,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路径。开展普通高中分类办学改革,逐步形成一批办学特色遍及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多个领域,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学校。
四是加快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全面普及十五年特殊教育,不断提升残疾幼儿学前入园率、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和残疾少年高中段入学率。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随班就读向学前、初中和高中段延伸,积极保障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
发布会上
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
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能否详细介绍下金华是如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金华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陈群:
近年来,金华积极落实“大力引进一批、着力培养一批、统筹解决一批、坚决淘汰一批”的“四个一批”工作举措,全面实施教育队伍争先行动,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大力引进一批”是指:做好面向优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提前招聘工作,优化招聘条件设置,吸引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同时,面向区域外积极引进一批名师、名校长,打造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两年来,全市共招聘中小学教师7500余名,面向区域外引进名校长13名、名师189名。
“着力培养一批”是指:依托浙江师范大学办学优势,全方位实施师资培养战略合作计划,重点加强书记校长、名师骨干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建设。组织教坛新秀评选、名师名校长培养、“特级教师研修班”,开展高端、中长期培养培训,推广“导师组团、学员组班”名师带徒模式,开展“双新”教学展示活动、班主任大赛和课堂教学比拼等,合力培养中坚力量。
“统筹解决一批”是指: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坚持“总量控制、存量盘活、结构优化、增减平衡”的原则,通过市域调剂促进均衡、县域挖潜提高效率和动态调整优化结构,有力推动中小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近3年共调剂事业编制使用权3446名。
“坚决清退一批”是指: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面落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十条举措,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重要依据。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师德师风、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教师,依法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
金华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厉衔锋:
近年来,金华市教育局按照“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理念和“实用管用好用”要求,认真谋划,主动破题,聚焦群众需求,有力有序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推动教育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一是构建“1+3+6+N”数字化体系。“1”即打造“教育数据底座”;“3”即构建科学管理、教育教学、便捷服务等三大功能板块;“6”即实施智慧管理工程、智慧校园工程、素养提升工程、精准教学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工程、教育公共服务工程等“六大工程”;“N”即重点做好“入学通”“双减通”等场景应用建设。
二是率先研发“入学通”“双减通”两大应用。基于家长入学政策理解难、报名程序烦、招生秩序乱、廉政风险大、资源调整慢等“五大”难题,研发“入学通”应用场景,搭建预警、查询、报名、录取等“四大”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义务教育段“公民同招”,高中段“公民同招、普职同招”,实现了公平招生、阳光招生。截至目前,“入学通”为959.16万人次提供查询服务,2023年共有22.8万人实现网上录取。2021年率先研发“双减通”应用。目前主要包含课后托管、作业管理和家校协同三大功能。课后托管服务可监管入校师资。作业管理服务可通过“红黄绿”三色作业预警机制,考核学校作业减负成效。家校协同服务可方便家长及时报备学生健康状况。“双减通”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和省数字社会系统2022年度“最佳应用”,点击量突破1.3亿人次。
三是全力打造统一教育门户“学在金华”。在数字化改革的基础上,对原有应用进行迭代升级,通过用户体系和数据存储统一的方式打通各应用之间的壁垒,建成金华教育统一门户“学在金华”。“学在金华”承接了省教育厅“学在浙江”在学、求学、问学、评学四大板块,增设金华特色“护学”板块,在“浙里办”上线,形成省市县多级联动的综合性平台,满足广大师生家长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公共服务的需求。
摄影 | 韩东儒
编辑|胡越
校对 | 郑礼华 杜晟一审 | 倪寒霞
二审 | 卢发扬
终审 | 范卫东